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中华大文学网

 找回密码
 马上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467|回复: 0

对联知识讲座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11-4 10:28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彭晓 于 2013-11-4 10:54 编辑

         对联知识讲座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彭  晓
一、引言
       对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、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、神奇而又有情趣的综合性艺术。它熔诗词、哲学、书法、政治、历史、科技、思想、文化和民俗于一炉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。它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被称为诗中之诗,精华中的精华。对联是对立统一哲学思想与兼具音形义三美的方块汉字的绝妙结合,是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,是传统文明与民族习俗的有机结合。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,上至王公贵族的殿宇华堂,下至黎民百姓的院落柴扉,无不用以装点各自的生活和门面,其受众面之广,使用率之高,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。对联曾被视为雕虫小技,而今重登大雅之堂,成为文学阵地的轻骑兵,轻快便捷,为人们喜闻乐见,正以其广泛的群众性、深邃的哲理性、丰富的趣味性、鲜活的实用性而显示出独特的品位和强大的生命力。真是
      天地有情皆可对;
      古今无事不能联。  
     比起别的文学形式来,对联更具可欣赏性,原因在于它的奇、趣、妙。
1、对联之奇,奇在立意和构思。如日本投降之日,有人撰联曰:
     本日果然亡日本;
     皇天竟不佑天皇。


    中国捷克日本;
    南京重庆成都。     
真令人拍案称奇。
2、对联之趣,趣在内涵特色。如:
     老子如来钻孔子,三教皆破;【网络】
     先生莫若效学生,双边共荣。【彭晓】


    眼珠子,鼻孔子,珠子高于孔子;
    眉先生,须后生,后生长过先生。
读来余音绕梁,回味无穷。
3、对联之妙,妙在别致、脱俗。如:
     二三四五;
     六七八九。


     多人双人单人,众役修路;【彭晓】
    一口两口三口,故宫品茶。【网络】
堪称联中妙品,妙不可言。
二、特征
       对联对联,顾名思义,形式相“对”,意义相“联”。既对又联,便是它作为特殊文体的两大特征,其中,“对”又是最主要的。
先说“对”。首先是词语对偶,要求有四。
1、字句对等
       即上下联的分句数、每句的字数必须相等。这一点,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知道。但也有例外。如:
      众口能调兼南北东西味;
      客需可应食具春夏秋冬餐。 (开县巴味居)
      当然,有意为之的属于特例,另当别论。如:
      袁世凯千古;
      中国人民万岁。   【刘师亮】
2、词性对品
      即上下联相对应的字,词性要相同。如笔者题王显清嵌名联:
       雾  淡  山  方  
      潭  深  水  自  
(名  形  名  副  动)
       古人所谓“实对实,虚对虚”过宽,而小类相同的要求又太严。通常是只限大类,以现代汉语为准。
3、结构对应
        即上下联的句式以及对应的词组,结构要一致。否则叫结构失对。
现代汉语中,词组主要有五种结构类型:
       偏正——妙联  茶叶; 慢走   绯红
       并列——日月  好坏   读写
       主谓——日出  花红   你好
       动宾——讲课  喝茶   夸你
       补充——举起  说完; 熟透   好极
       如笔者所题以下联:
       秀美盛山
        (偏正   偏正)
       神奇艺术  堪。 (开县盛山书画院)  


       玉局开篇,定圆中国梦;
          (主谓     动宾)
       新班接任,高唱大风歌。 (赞中央新班子)


       秦巴古驿道,龙洞马营,好个人间胜境;
            (偏正      并列          偏正)
      满月新农村,茂林修竹,俨然世外桃源。  (开县狗儿坪风景区大门)
4、节奏对拍
       所谓节奏,古人称“句读”,就是朗读时的断句、停顿。有语音节奏、语意节奏之分。节奏对拍,就是上下联的停顿要一致。每个节奏的最后一个字叫节奏点。如:
       与\有肝胆人\共事;
       从\无字句处\读书。


       东部指挥\跃虎腾龙\兴\伟业;
       平湖开发\依山傍水\靓\新城。(笔者题开县汉丰湖公司)
       达到上述要求的上下句还不是对联,只能叫对偶句,如: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”,因为只符合词语对偶的要求是不够的,还有音调方面的要求。
       其次是音调对立,要求有五。
1、本句对替
       即本句中节奏点的字平仄要交替。
说到平仄,这是写诗作联的一大难关。大家知道,汉字的读音有四声变化,交替使用抑扬顿挫,朗朗上口,富于音乐美;反之,则既难读又难听(如:“要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”“西安飞机公司供销科张先生”)。因此,诗词、对联都必须讲平仄。按旧韵(平水韵)有平上去入四声,后三者都是仄声;新韵(普通话)有阴阳上去四声,平仄各半。两相对照,新韵少了入声字,哪里去了?“入派四声”。难就难在进入阴平、阳平的入声字,如“国”“谷”“竹”“石”等等,要了解,多读古诗,多记代表字。现在实行“双轨制”,提倡新韵,了解旧韵(继承传统,欣赏古诗词),但同一作品不得混用,而且,一般默认旧韵,新韵需注明。
       句中平仄怎么交替呢?例如:
       乱\渐\\人
           平    仄   平     仄
      浅\才\\马蹄。
仄   平   仄   平
      否则就叫平仄失替。
2、上下对立
      即上下联对应节奏点的字平仄要相反,否则叫平仄失对。(例见上,略)
3、规律对换
      这是指在多分句联中,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应有规律地变换(仍是本句交替,上下对立)。如:
      有志者事竟,破釜沉,百二秦关终属
      苦心人天不,卧薪尝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    【马蹄格】


      共书华夏,两岸情,碧水无波明月
      再品武夷,一壶雅,丹山有约故人。        【鹤步格,李氏规则】

      茅屋八九,钓雨耕,须信富不如,贵不如
      竹书千万,灌花酿,可知安自宜,闲自宜。      【龙形格,朱氏规则】
4、仄起平收
        即上联必须以平声字收尾,下联必须以仄声字收尾。这是“铁律”“死则”,也是张贴对联定左右的依据。(例略)但许多人搞不清楚,现实中反贴的实在太多了,如仙女洞大门联、2012年都市华庭、国森灯饰、佳友电器、实验中学、皇冠酒店、人寿保险、中心客运站等处的春联。
       当然,都用平声或仄声收尾也不行,那叫平平尾、仄仄尾,同样不合联律,属于病联。如:
       品茶品画品人
       谈天谈地谈古。  (开县古今庭)


       叙情缘揽天地风
       聚亲友烤人间百。  (开县国森山庄竹林烧烤)
5、领字不计
        指的是联中起引领作用的字可以不管其平仄和对偶,只要在生下句相同位置、节奏一致即可。有一字领、多字领。如:
        古迹重湖山,历数名贤,最难忘白傅留诗,苏公判牍;
        胜缘结香火,来游初地,莫虚负荷花十里,桂子三秋。
        此联属龙形格,而且有两种突破常规的情况,一是领字,一是自对。
        自对又称当句对、句中自对,可以是词,也可以是词组。一般来讲,自对不再要求上下联相对,也算工对。当然,既自对,又相对,那是再好不过了。
       又如:网传声,脉透心,同怀远近 厢关月;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行寄语,边道福,互叙团圆 骨肉情。
       此联中有规则重字两处,自对三组。
       再如:古城开县,东南临水,西北傍山,钟灵毓秀;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胜地凤凰,亭阁点金,竹松镶翠,悦目赏心。    (笔者2002年上九登高获奖联)
        既符合词语对偶的要求,又符合音韵对立要求的上下句该是对联了吧?还不是,只能叫对仗句,律诗的中间两联就是这样的对仗句。要称之为对联,除了“对”,必须“联”。
       接下来说“联”,它指的是组成对联的两句话(上下联),要意思关联,共同表达一个主题。形式再工整,如果意思不联,就不是对联。所谓风马牛不相及的“无情对”只是对偶句、文字游戏。如:“孙行者——祖冲之”“虎尾鞭——龙头拐”。
三、定义
      了解对联的特征之后,可以这样定义:
       对联是由两行词语对偶、音调对立、意思关联的文字所组成,能独立运用的文体。
       由此,我们就能判定两行文字的三兄弟——对偶句(革命尚未成功;同志仍需努力)、对仗句(明月松间照;清泉石上流)、对应句(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。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)都不是对联。
四、避忌
1、忌不规则重字
       词、曲可以,如: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。诗、联不行。规则的重字和叠字是对联技巧,不在此列。除个别虚词,也不能同字相对。
       如:青山留血;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水送悲风。 (通用挽联)



       平安入户,户户平安;
       和谐进家,家家和谐。  (开县和谐苑)
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廷广下不堪回首居华庭;
        苑中万家灯火照都市。  (开县都市华庭)
     2、忌合掌
     所谓合掌,指上下联内容雷同,形如两掌相合。部分相同叫小合掌,完全相同叫大合掌。如:
        禹甸时时好;
        神州处处新。  (通用春联)


       荷花开禹甸;
       莲朵展神州。  (通用春联)


       良友沓来共赏神州春色;
       贵宾纷至同观华夏雄姿。  (开县凯悦宾馆)
3、忌上联尾三仄,下联尾三平
       即上句结尾不能连用三个以上的仄声字,下句结尾不能连用三个以上的平声字。像“共产党”“现代化”“新农村”等专有名词,就要注意调整位置。例如:
       为世间老人送福祉
       替天下儿女尽孝道。 (开县民政老年公寓)


       运满四季万事顺;
       时来八方百业兴。  (开县精神病院)


       暖暖环球情;
      巍巍金开州。   (开县环球商务会所)
4、尽量避免合音
      如:山——水   花——业     鲜——奇
五、其他
1、传统对格,如叠字、嵌字、拆字、借对、转品等,要求放宽。如:
      九日旮旯未见旭;【网络】
      十口甲申乐耕田。【彭晓】
2、巧对、趣对、集句等不受严格限制。如:
      富顺仁寿家重庆; 【彭晓】
      邛崃新津泪双流。 【网络】


      一年好景君须记;(苏轼)
      万里长征人未还。(王昌龄)【彭晓集句】


      学者讲学,求学者,求学者; 【彭晓】
      火车失火,救火车,救火车。 【网络】


       孔子孟子孙子孜孜教学子;   【网络】
       儒人仁人伟人侃侃化俗人。   【彭晓】


       叹妙玉,逛庙宇,妙玉归庙宇,渺欤妙玉; 【彭晓】
       提锡壶,游西湖,锡壶落西湖,惜乎锡壶。 【网络】
3、交股对,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工对形式。如:
       天地无边阔;
       九州日月长。
       粗看,上下联失对;仔细分析,原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交叉对偶。
       另外,叠字对可以不讲究词性。
4、提倡短联
       对联的特点是短小精悍,应以短取胜。一因门柱高度有限,二需上下联对照欣赏,三要快捷方便,而且中短联易书、易读、易记。但是,近年来,由于大赛的误导,热衷长联之风愈演愈烈,动辄几百上千字,洋洋洒洒,好像不长不足以显示其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。联一长,就不该再叫对联了,而应叫联文、联赋。东北有个人写了一副66666字的长联,上联为上册,下联为下册,成了一本书。长则长矣,创吉尼斯纪录还行,可是谁看?写作长联,要查阅多少资料,耗费多少时日,何苦?如此高才,不写散文、小说和文赋,实在太委屈了!何况联一长,尾大不掉,往往顾此失彼,错漏在所难免,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尚且瑕疵不少……当然,提倡短联,并非要枪毙长联。硬要累己害人写长联,也是人家的自由。
5、对联的书写
       不是对联,就不要写成对联样式。是对联,则必须按对联章法写,必须从外观形式上体现对仗特征,以求整齐美、对称美、和谐美,使联文的对仗与书法图像的对称均衡有机结合。中国楹联学会正在弘扬楹联书法,倡导联墨合璧。楹联书法是书法家对楹联的发挥和再创作,是将对联文学与书法艺术的优势有机结合的艺术。联凭墨誉,墨靠联存。一副好对联配上一笔好字,那才叫珠联璧合,联墨双馨。对联书法须双边对称,竖排,上下联左右分列,上联在右,下联在左,字体相同,字数、字径、幅面尺寸相等,黑白分布基本均衡。长联写成龙门对(上联自右向左,下联反之)。鉴于对联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,普遍采用楷、行、隶三种书体。对联不求对仗,不讲声律,就是散文句;对联书法失去形式上的“双边对称”,就成了条幅、斗方、扇面、册页。
6、加强文学修养
       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古典文学的修养对书法家来说至关重要,书法艺术缺少文学修养便会苍白无力。文才绝不是书法的附庸与点缀,而是书法之母、之根。书法家若无文才,就会只见笔墨,不见精神,书法也就仅是技能、工具、摇钱树。一篇《兰亭序》雄贯古今,有的人却只见书法不见思想,甚至连涂抹圈改都依样画葫芦,“怏然自足”照写不误,可悲可叹!文人不一定是书法家,但书法家中的文人一定学富五车,世事洞明。如苏东坡、董其昌、郑板桥、郭沫若、启功、沈鹏,谁不是才华横溢?文人书法是我手写我心,心手合一,心手双畅,写出的才是文人气质、文人情怀,才是带精气神的艺术品。
7、抵制对联印刷品
       印制春联,花里胡哨,外表好看,买来就贴,省事方便。但实为垃圾,令人生厌。其内容多为陈词滥调、通用套话、庸俗之言。其形式粗制滥造,非联病联,如:“财连九州生意旺;商通四海财源广”“人和百顺聚千金;得天独厚财源地”。其字体系电脑制作,单调呆板,毫无书法美感。
8、避免病联、标语口号
       了解了对联常识,就应尽量按对联要求选联、写联、赏联,不再让病联、非联到处泛滥。
贴对联讲究切事切题。一副对联,往往从中透出主人的职业、身份乃至价值取向。对联富于文学性,而不应以标语口号或广告词替代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马上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中华大文学网

GMT+8, 2024-3-29 17:31 , Processed in 0.031431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